同心一德
拼音
tóng xīn yī d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xīn的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dé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de的字基础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详细解释
- 【解释】: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按字解释
同:一样,没有差异。
心: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一:相同。
德:心意,信念。
词典解释
同心一德-中华成语大词典同心一德
【拼音】:tóng xīn yī dé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出处
《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示例
伏望圣慈早进范纯仁,庶得贤者在位,~,以辅圣政。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十九
近义词
同心同德、同心合德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统一
同心一德同“同心同德”。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清鲁一同《盖宽饶论》:“以宣帝之明,魏侯为相,同心一德,而使国有杀谏之名。”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此时财政外交困难已极,我军民同心一德,犹惧颠危。”
出处
引证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近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此时财政外交困难已极,我军民同心一德,犹惧颠危。
现代-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屈子之自沉汨罗,而同心一德之朝,其臣亦宜作楚怨也,不亦傎乎!
故事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近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此时财政外交困难已极,我军民同心一德,犹惧颠危。
现代-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屈子之自沉汨罗,而同心一德之朝,其臣亦宜作楚怨也,不亦傎乎!
造句
接龙
德艺双馨 馨香祷祝 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后继无人 人地生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tóng xīn yī dé
1、[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
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2、[同心合德]tóng xīn hé dé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反义词
tóng xīn yī dé
1、[离心离德]lí xīn lí dé
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