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口
拼音
hé k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基础解释
1.疮口或伤口长好。 2.适合口味:咸淡~。味道~。详细解释
适口;可口。
《汉书·扬雄传下》:“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於比耳。”
交会处。
《周书·文帝纪上》:“ 太祖 乃遣大都督 梁御 率步骑五千镇 河 渭 合口,为图 河东 之计。”
口角,吵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思量定不必闲合口,且看当日把子母每曾救。”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喒两个合口唱叫,[唱]你中间里图甚么?”《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异口同声;齐声。
《英烈传》第二回:“这些人便合口説道:‘敢不从命。’”《后西游记》第四十回:“天子点头赞美,大众合口称扬。”
疮口或伤口愈合。
田汉 《回春之曲》第二幕:“啊呀,这儿还没有合口,不能动,再动就不能好了。”
即合口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蜀 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 吴 人讹‘鱼’字,则一韵皆开口。” 清 潘耒 《类音·<声音元本论>下》:“在牙腭则为开口,歷舌端则为齐齿,蓄于颐中则为合口,聚于脣端则为撮口。”参见“ 合口呼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合口-中華語文大辭典合口ㄏㄜˊ ㄎㄡˇhékǒu1.(食物)可口;適合口味。[例]媽媽煮的菜十分~|這幾道菜嘗起來格外~。2.(傷口)結痂癒合。[例]傷口已經逐漸~,不礙事|刀傷已經完全~,可以出院了。3.齊聲;異口同聲。[例]~應諾|眾人~稱讚他的手藝。4.吵嘴;鬥嘴(★今少用)。[例]別總是和父母~|他們倆幾乎天天~。5.合口呼的簡稱。字音裡有「ㄨ(wu)」介音或主要元音為「ㄨ(wu)」。如「關」(ㄍㄨㄢ ɡuān)、「忽」(ㄏㄨ hū)就是合口的字。
合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合口ㄏㄜˊ ㄎㄡˇhé kǒu①可口、適合口味。《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美味期乎合口,工聲調於比耳。」②齊聲、同聲。《英烈傳.第二回》:「這些人便合口說道:『敢不從命!』」③會合處、交會處。《周書.卷一.文帝紀上》:「太祖乃遣大都督梁禦率步騎五千鎮河、渭合口,為圖河東之計。」④吵嘴、鬥嘴。《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〇出》:「你如今與我收拾行李,和我一同去還心願,也免在家閑爭合口。」《水滸傳.第七回》:「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廟中和人合口。」⑤合口呼的簡稱。參見「合口呼合口呼」條。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蜀人訛登字,則一韻皆合口。」⑥傷口結痂癒合。如:「這傷口還未合口,不能亂動。」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é kǒu
1、过合口嘴以后河槽渐宽,水流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