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
拼音
gǔ x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xī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 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用“古稀”指七十岁:~之年。详细解释
亦作“ 古希 ”。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古稀-中華語文大辭典古稀ㄍㄨˇ ㄒ丨ɡǔxī語本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用「古稀」指人七十歲。[例]年逾~|~之年。
古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古稀ㄍㄨˇ ㄒㄧgǔ xī語本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一:「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指人七十歲。《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紀雖已古稀,卻是最能順時達變,所有書院裡的學生,無有一個不佩服他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gǔ xī
1、年逾古稀的张老伯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gǔ xī
1、[耄耋]mào dié
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之年。寿登~。
2、[弱冠]ruò guàn
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3、[总角]zǒng jiǎo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4、[不惑]bù huò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年届~。~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