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bǐ的字 拼音为fá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fa的字基础解释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详细解释
- 【解释】: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 【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 【示例】: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按字解释
口诛:用言论进行责罚。
笔伐:用文字进行征讨。
词典解释
口诛笔伐-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口誅筆伐
口诛笔伐-辞源3同:口誅筆伐
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引证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近代-梁启超--《反对复辟电》:启超一介书生,手无寸铁,舍口诛笔伐外,何能为役?
现代-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古语说“口诛笔伐”,口和笔本来可以用来做战斗的武器,标语口号正是战斗的武器啊。
现代-巴金--《随想录·〈真话集〉后记》:是真是假,是正是错,文章俱在,无法逃罪,只好让后世的读者口诛笔伐了。
宋-吕祖谦--《与李砚翁》:君子所以口诛笔伐于荜门圭窦之间,而老奸巨猾心丧胆落。
现代-唐弢--《谈批评》:自然,批评者的口诛笔伐,一定是自以为看到了非,于是乎动手指摘的。
现代-鲁迅--《南腔北调集·给文学社信》:这回的招待休士,我并未接到通知,时间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许有别种的原因,当口诛笔伐之前,似乎也须略加考察。
当代-王旭烽-二部一二章-《茶人三部曲》:虽手无缚鸡之力,难与强寇兵戈相见,但鞍前马后,口诛笔伐,老夫力胜也。
现代-巴金-一-《军长的心》:你们作家用笔写,我们用子弹、用手雷、用大炮写。你口诛笔伐,我们夺取山头。
故事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近代-梁启超--《反对复辟电》:启超一介书生,手无寸铁,舍口诛笔伐外,何能为役?
现代-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古语说“口诛笔伐”,口和笔本来可以用来做战斗的武器,标语口号正是战斗的武器啊。
现代-巴金--《随想录·〈真话集〉后记》:是真是假,是正是错,文章俱在,无法逃罪,只好让后世的读者口诛笔伐了。
宋-吕祖谦--《与李砚翁》:君子所以口诛笔伐于荜门圭窦之间,而老奸巨猾心丧胆落。
现代-唐弢--《谈批评》:自然,批评者的口诛笔伐,一定是自以为看到了非,于是乎动手指摘的。
现代-鲁迅--《南腔北调集·给文学社信》:这回的招待休士,我并未接到通知,时间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许有别种的原因,当口诛笔伐之前,似乎也须略加考察。
当代-王旭烽-二部一二章-《茶人三部曲》:虽手无缚鸡之力,难与强寇兵戈相见,但鞍前马后,口诛笔伐,老夫力胜也。
现代-巴金-一-《军长的心》:你们作家用笔写,我们用子弹、用手雷、用大炮写。你口诛笔伐,我们夺取山头。
造句
kǒu zhū bǐ fá
1、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2、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接龙
伐性之斧 斧钺之诛 诛不避贵 贵贱无常 常备不懈组词
近义词
kǒu zhū bǐ fá
1、[大张挞伐]dà zhāng tà fá
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2、[笔伐口诛]bǐ fá kǒu zhū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3、[笔诛墨伐]bǐ zhū mò fá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4、[大加挞伐]dà jiā tà fá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
反义词
kǒu zhū bǐ fá
1、[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
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2、[树碑立传]shù bēi lì zhuàn
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