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应心
拼音
kǒu bù yìng x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ǒu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yìng的字 拼音为xīn的字 拼音为ko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基础解释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详细解释
- 【解释】: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口: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应:顺合,适合。
心: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词典解释
口不应心-中华成语大词典口不应心
【拼音】:kǒu bù yìng xīn
解释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
示例
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做下那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
近义词
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反义词
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心口不一
英文
words not agreeing with the heart
口不应心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糜竺曰:‘只恐口不应心。’”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养娘替玉郎梳妆,低低说道:‘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倘被他们晓得,却怎处?’”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班长又口不应心地继续说了下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引证
明-罗贯中-第一四回-《三国演义》: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糜竺曰:“只恐口不应心。”
近代-蔡东藩-第三八回-《宋史演义》:谔在绥德闻报,惊惶的了不得,拟作书召回燕达,偏偏口不应心,提起了笔,那笔尖儿好似作怪,竟管颤动,不能成字。
明-冯梦龙-卷八-《醒世恒言》: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倘被他们晓得,却怎处?
清-石玉昆-一〇六回-《三侠五义》:邓车原是个卑鄙之人,见大家把他朋友相待,他便口不应心的说出实话来。
故事
明-罗贯中-第一四回-《三国演义》: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糜竺曰:“只恐口不应心。”
近代-蔡东藩-第三八回-《宋史演义》:谔在绥德闻报,惊惶的了不得,拟作书召回燕达,偏偏口不应心,提起了笔,那笔尖儿好似作怪,竟管颤动,不能成字。
明-冯梦龙-卷八-《醒世恒言》: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倘被他们晓得,却怎处?
清-石玉昆-一〇六回-《三侠五义》:邓车原是个卑鄙之人,见大家把他朋友相待,他便口不应心的说出实话来。
造句
kǒu bù yìng xīn
1、你答应了不卖书,怎么又口不应心,卖了呢?
2、因专心于学习,他对我所提的问题口不应心。
接龙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kǒu bù yìng xīn
1、[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2、[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反义词
kǒu bù yìng xīn
1、[言行一致]yán xíng yī zhì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2、[言出必行]yán chū bì xíng
表示说了就必须做到。比喻一个人很讲信用。言:说,言者意之声(尚书)出:(说)出来。必:(就)一定,将会。行:(可以、要)做(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