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ǎn的字 拼音为qiú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jǐ的字 拼音为fan的字 拼音为qiu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反:回击,回过头来。
求:寻找,追究。
诸:“之于”的合音。
己:对别人称本身。
词典解释
反求诸己-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反求諸己
反求诸己-中华成语大词典反求诸己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示例
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近义词
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
反义词
苛求于人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反省
英文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omebody else
出处
引证
战国-孟子等--《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昔者既闻先生君子之教,反求诸己,若有所自得参之,前言往行,将无所不合,由是而之焉。
元-虞集--《南轩书院新建藏书阁记》:学者想见其冲和纯粹之气,洋溢充满,反求诸己,知其所不及,以自致其变化焉,则固君子之所望也。
明-胡居仁--《居业录·经传》:处事之法正己为先,顺理以行之,人之从违不可必也……故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明-王守仁-卷上-《传习录》: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当代-王蒙--《我的人生哲学》:用不予置理回答一切无聊花絮的纠缠,用反求诸己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礼记·射义》: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
宋-袁甫--《跋方友尼家藏五遂堂遗墨》:进身之计,不必他求,但朝夕勉励,反求诸己,自然感动孚格,人谁不称慕之?
战国-孟子等--《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七四·沧洲精舍谕学者》:其能言者,不过以己私意敷演立说,与圣贤本意义理实处了无干涉;何况望其更能反求诸己,真实见得,真实行得耶!
故事
战国-孟子等--《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昔者既闻先生君子之教,反求诸己,若有所自得参之,前言往行,将无所不合,由是而之焉。
元-虞集--《南轩书院新建藏书阁记》:学者想见其冲和纯粹之气,洋溢充满,反求诸己,知其所不及,以自致其变化焉,则固君子之所望也。
明-胡居仁--《居业录·经传》:处事之法正己为先,顺理以行之,人之从违不可必也……故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明-王守仁-卷上-《传习录》: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当代-王蒙--《我的人生哲学》:用不予置理回答一切无聊花絮的纠缠,用反求诸己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礼记·射义》: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
宋-袁甫--《跋方友尼家藏五遂堂遗墨》:进身之计,不必他求,但朝夕勉励,反求诸己,自然感动孚格,人谁不称慕之?
战国-孟子等--《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七四·沧洲精舍谕学者》:其能言者,不过以己私意敷演立说,与圣贤本意义理实处了无干涉;何况望其更能反求诸己,真实见得,真实行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