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
拼音
yìn n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ìn的字 拼音为ní的字 拼音为yin的字 拼音为ni的字基础解释
盖印时所用的一种颜料,一般用朱砂、艾绒和油制成,状如胶泥。详细解释
在封泥上盖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赵彦卫 云:古印文作白文,盖用以印泥。”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印文阴阳之别》引 明 顾大韶 《炳烛斋随笔》:“古人之印章,以印泥故,凸起处其印文反凹,而凹陷处其印文反凸。”
盖图章用的印料。多是红色,一般用朱砂、艾绒、蓖麻油混合制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印泥-中華語文大辭典印泥印泥丨ㄣˋ ㄋ丨ˊyìnní蓋印章時用的泥狀顏料。多用硃砂、艾絨和油脂等混合製作而成。也作「印色」。
印泥 -中国文化史辞典也稱“印色”。秦、漢時用竹簡、木劄,印章大多鈐蓋在封發簡牘的泥塊上作為憑記,稱為封泥。“印泥”之稱,即由此演繹而來。後印章以有色顏料鈐於紙、帛,鈐印用的塗料制品稱之為“印色”。上等印色以朱砂、艾絨、油料等拌和制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ìn ní
1、[紫泥]zǐ ní
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
2、[印油]yìn yóu
专供印台用的液体,有红、蓝、紫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