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tōng的字 拼音为jīn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博:丰富,多。
古:古代。与“今”相对。
通:通晓,懂得。
今:当今,现代。
词典解释
博古通今-中華語文大辭典博古通今博古通今ㄅㄛˊ ㄍㄨˇ ㄊㄨㄥ ㄐ丨ㄣbóɡǔ-tōnɡjīn學識淵博,通曉古今。[例]他是~又能融匯中西的學者。
博古通今-教育部成語典【台湾】博古通今㊣ㄅㄛˊ ㄍㄨˇ ㄊㄨㄥ ㄐㄧㄣbó gǔ tōng jīn茹古涵今、博覽古今才疏學淺、不學無術不學無術、孤陋寡聞孤陋寡聞、胸無點墨胸無點墨、淺見寡識、菲才寡學博古知今博古知今、披古通今披古通今、通今博古通今博古、透古通今透古通今、知今博古知今博古釋義學問淵博,通曉古今。語本《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典源《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①曰:「吾聞老聃②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③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注①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②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③往:前往拜訪。典故「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書證①《晉書・卷三三・石崇傳》:「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②宋・戴復古〈望江南・壺山好〉詞:「壺山好,博古又通今。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③《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曹)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④《醒世恆言・卷一一・蘇小妹三難新郎》:「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別號穎濱。兩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職。」⑤《鏡花緣・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可曾見過靈芝、鐵樹均在殘冬開花?」用法義學問淵博,通曉古今。褒義。類用在「學識廣博」的表述上。例①我才疏學淺,怎當得起博古通今的讚賞。②這位老先生閱歷廣泛,是個博古通今的人。③井底之蛙也自稱博古通今,真是貽笑大方。④他的學問淵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歷史學家。⑤老陳博古通今,說話時總是引經據典,讓人無法反駁。⑥王老師博古通今,上課時風趣幽默,內容豐富,很受學生歡迎。⑦由於李教授少年時勤奮好學,如今才能成為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
出处
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苞传》:君候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明-冯梦龙-卷十一-《醒世恒言》: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清-李汝珍-五回-《镜花缘》: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自由谈》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为对于这工作,是很有胜任者在的。
当代-佚名-1980年第1期-《旅游天地》:一个关心旅游事业的人,既要有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眼界,又要有……博古通今的修养。
宋-曹彦约--《与黄帅管札子》:闻执事博古通今,谙习义理,虽未见颜色,犹敢纳忠思以济王事耳。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六一·方隐君墓志铭》:君博古通今,父子皆能诗,有《真窖》《听蛙》二集。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石苞传》:君候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明-冯梦龙-卷十一-《醒世恒言》: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清-李汝珍-五回-《镜花缘》: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自由谈》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为对于这工作,是很有胜任者在的。
当代-佚名-1980年第1期-《旅游天地》:一个关心旅游事业的人,既要有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眼界,又要有……博古通今的修养。
宋-曹彦约--《与黄帅管札子》:闻执事博古通今,谙习义理,虽未见颜色,犹敢纳忠思以济王事耳。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六一·方隐君墓志铭》:君博古通今,父子皆能诗,有《真窖》《听蛙》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