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拼音
nán jī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án的字 拼音为jīng的字 拼音为nan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基础解释
1.古都名。唐 安史 之乱,玄宗 奔 蜀。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建号 南京。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南京 还有 散花楼。” 2.古都名。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3.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建号 南京。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称 临潢府。幽州 称 南京。” 4.古都名。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建炎 元年,高宗 继位于 南京,即此。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即 燕京)六州归 宋,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6.古都名。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宋 周煇《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春秋 卫、陈、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永乐 间迁都 北京,改 应天府 为行在,正统 间建为 南京。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清 孙枝蔚《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详细解释
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南京-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南京ㄋㄢˊ ㄐㄧㄥnán jīng①地名。位在江蘇省西南部。東有鍾山,西、北臨長江,依山面水,中間為秦淮河和長江的沖積平原,形勢險要。戰國時稱為「金陵」,三國時吳國於此建都,改稱為「建業」。後東晉、宋、齊、梁、陳皆以南京為首都,改稱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稱為「應天府」。後明成祖遷都北京,以應天府為南京,為「南京」名稱的由來。②城市名。參見「南京市南京市」條。
南京-汉语大词典南京1.古都名。
●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2.古都名。
●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
●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
●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辽太宗把皇都建号上京,称临潢府。幽州称南京。”
4.古都名。
●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
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
●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贞元元年改称南京。
●贞佑二年迁都于此。
●宋周辉《北辕录》:“九日,至东京。虏改名南京……按东京,春秋卫、陈、郑三国之境,古大梁城也。”
7.古都名。
●明洪武元年八月建都于江南应天府,永乐间迁都北京,改应天府为行在,正统间建为南京。
●清为江宁府治,而仍沿南京之称。即今南京市。
●清孙枝蔚《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南京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nán jīng
1、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耻辱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