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
拼音
xié y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é的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协商。 2.泛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个人间就一定问题经谈判、协商后而达成的共同决定。通常用文件形式来体现。国家和政府间的协议往往采取条约的形式。协议有时也作为条约的一种名称。详细解释
共同计议;协商。
《隋书·律历志中》:“二人协议,共短 孝孙 。”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弼 ( 富弼 )与 韩琦 协议,制以三年为率,不得復有干请。” 田汉 《卢沟桥》第四幕:“军长为着保持和平,还是委屈求全跟敌人协议,彼此撤兵。”
统一意见。
宋 崔公度 《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
经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文件。
《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根据协议,停战线将以……实际控制线来划。”
泛指双方经协商取得的一致意见。
《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她从知青点参军后,和父亲达成过协议,对自己的出身绝对保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协议-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協議
协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協議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xié yì
1、会谈的气氛非常融洽,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协议。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xié yì
1、[契约]qì yuē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2、[答应]dā ying
1.应声回答:喊了好几声,也没有人~。 2.应允;同意:他起初不肯,后来~了。
3、[允诺]yǔn nuò
应许:欣然~。
4、[条约]tiáo yuē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确定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分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是主要的国际法渊源。称谓可以是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宣言、宪章等。
5、[公约]gōng yuē
1.国家间关于经济、技术或法律等方面专门问题的多边条约。如1874年的《万国邮政公约》、1930年的《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49年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某项重大政治问题的国际条约,也有以公约为名称的。 2.集体拟定的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章程:服务~。卫生~。
6、[制订]zhì dìng
创制拟订:~汉语拼音方案。
7、[协定]xié dìng
条约名称之一。一般指国家间就某方面问题经协商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如停战协定、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等。也有重大政治性条约以协定为名称的。
8、[和谈]hé tán
和平谈判。
9、[和议]hé yì
交战双方关于恢复和平的谈判。
10、[订定]dìng dìng
1.修订;校定。 2.订立定当。 3.约定。
11、[左券]zuǒ quàn
也叫左契。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以为凭证。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后用以比喻事情有把握。
12、[订交]dìng jiāo
彼此结为朋友。
13、[同意]tóng yì
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见;赞成;准许:我的意见你~吗?。上级会~你们的要求。
14、[合同]hé tong
1.同(tong)。也叫契约。双方(或数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同(tóng)。军事上指以某一兵种为主,其他军兵种、专业兵种相互协同。
15、[赞同]zàn tóng
赞成;同意:全厂职工一致~这项改革。
16、[制定]zhì dìng
定出(法律、章程、计划等):~宪法。~学会章程。~年度计划。
17、[订定合同]dìng dìng hé tóng
暂未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