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
拼音
bàn liǎ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àn的字 拼音为liǎng的字 拼音为ban的字 拼音为li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半兩 -中国文化史辞典古銅幣名。始於秦代。錢上鑄有“半兩”二字,故名。據《史記·平准書》記載,秦統一六國後,又統一全國幣制,規定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銅錢上“識曰‘半兩’,重如其文”,這就是半兩錢。漢代也使用半兩錢,起初還“重如其文”,後來就逐漸減輕,或重八銖,或重四銖,成了名實不副的半兩錢。《平准書》說:“至孝文時,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一兩是二十四銖,半兩十二銖,把四銖重的錢也叫半兩,就輕了三分之二。漢代許多半兩錢既輕又小,狀如榆莢,所以又叫“莢錢”。
半兩-辞源3【半兩】古錢名。史記 平準書:“至 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漢書 食貨志下:“今半兩錢法重四銖。”注引 鄭氏曰:“其文爲半兩,實重四銖也。”參閲 通典八 食貨八 錢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