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
拼音
shí èr g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èr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指《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详细解释
指《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
《汉书·儒林传序》:“﹝ 孔子 ﹞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庄子·天道》“﹝ 孔子 ﹞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唐 陆德明 释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十二公-汉语大词典十二公指《春秋》所载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汉书·儒林传序》:“﹝孔子﹞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
●《庄子·天道》“﹝孔子﹞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翻十二经以说”唐陆德明释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