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
拼音
běi dō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ěi的字 拼音为dōu的字 拼音为bei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基础解释
指今 北京市。明成祖 朱棣 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应天(今 江苏 南京市)迁都 北京,正统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故 北京 亦称北都。清 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清 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絶。”阿英《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详细解释
指今 北京市 。
明成祖 朱棣 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北京 , 正统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 ,故 北京 亦称北都。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 清 顾炎武 《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絶。” 阿英 《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北都-汉语大词典北都指今北京市。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北京,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故北京亦称北都。
●清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
●清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绝。”
●阿英《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
【安北都護府】唐代六都護府之一。貞觀二十一年,鐵勒 回紇等十三部落内附,因置 燕然都護府,統轄 瀚海等六都督府、皋蘭等七州。龍朔三年,移 燕然都護府於磧北,改名 瀚海都護府。總章二年,再改名 安北都護府,府治曾先後移至 西受降城和 中受降城。見 元和郡縣志四 關内道 豐州、唐會要七三 安北都護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běi dōu
1、全国上下从南到北都在欢庆这一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