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官
拼音
xūn guā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ūn的字 拼音为guān的字 拼音为xun的字 拼音为guan的字基础解释
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详细解释
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
北周 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 隋 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 唐 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 明 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 清 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勋官-中国历史辞典隋唐至明给予文武官员的称号。北周时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至唐定制,勋官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凡十二转,受勋者即称勋官。沿袭至明为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由吏部稽勋司掌其事,但已成具文,清废。
勋官
官称的一种。授给有功者以一定官称,有品级而无职掌。隋置上柱国与柱国以酬军功勤劳,皆无职掌。唐采用旧官名,置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共十二阶,自正二品至从七品,皆无职掌,称为勋官。历代相沿,大体同唐,品级或有小异。元无武骑尉。明无上柱国而有左、右柱国,另有文勋官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卿、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十一阶,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