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
拼音
kè h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è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ke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
1.喻仿效前贤。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详细解释
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刻鹄-汉语大词典刻鹄1.喻仿效前贤。
●唐卢照邻《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鹄初成。”
●宋秦观《贺苏礼部启》:“叹刻鹄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朱鼎《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鹄初成,画虎还成。”
参见“刻鹄类鹜”。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参见“刻鹄类鹜”。
刻鹄
【出典】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马援以书信诫兄子严、敦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释义】 刻鹄为“刻鹄不成,尚类鹜”的缩语,意指雕刻天鹅不很像,还近似于野鸭子。唐诗中用作模仿差似,学习欠工的典故。
【例句】 ①谁谓登龙日,翻成刻鹄年。(崔日知《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990)这里自谦向诸友学文未工。②岂能脱负檐,刻鹄曾无兆。(李贺《春归昌谷》4422)这里以刻鹄为喻,自叹效法他人去谋仕进,而无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