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烛
拼音
kè zh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è的字 拼音为zhú的字 拼音为ke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基础解释
1.《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详细解释
《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刻烛-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刻烛
【出典】 《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
【释义】 刻烛,指在蜡烛上刻下痕迹以记时。南齐时竟陵王萧子良酷好文学,他曾夜集学士,刻烛为诗,烧掉一寸蜡烛要作好四韵诗。后多用以咏限时作诗或咏夜中宴乐欢聚。
【例句】 ①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谢《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704)这里用“刻烛”典描写作者与邻友在诗盟酒社中宴集赋诗的情景。②芰荷香外一声蝉,风撼琅玕惊昼眠,刻烛题诗花满笺。(吕渭老《荳叶黄》[芰荷香外一声蝉]1131)这里用“刻烛”典以描写词中主人公才思敏捷,其诗皆限时而成。③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韩元吉《念奴娇·次陆务观见贻念奴娇韵》1399)这里用“题诗刻烛”典描写作者昔日与陆务观(游)一起唱和游乐的情景。④客闲惯刻分题烛,坐久还生醉眼霞。(陈造《鹧鸪天》[遍赏扬州百种花]1727)这里用本典叙写自己借宴集赋诗消磨客居中的岁月。⑤身闲有限,莫辞光景,刻烛相催。(丘崈《朝中措》[尊前宾主角多才]1747)这里的“刻烛”指宾主在宴会上计时为诗,用此典以描写朋友之间的欢聚。
刻烛1.《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
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潘述《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秦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李东阳《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赠沈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