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漕渠
拼音
lì cáo q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cáo的字 拼音为qú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
古运河名。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此后不见记载。详细解释
古运河名。
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 ,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 ,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 ,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漳水》:“ 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 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 ,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 。”此后不见记载。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利漕渠-汉语大词典利漕渠古运河名。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为魏公,建都于邺,征集民工凿渠引漳水,自今河北曲周南,东至大名注入白沟,借以沟通邺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此后不见记载。
利漕渠利漕渠ㄌ丨ˋ ㄘㄠˊ ㄑㄩˊlìcáoqú古運河名。西起今河北曲周南,東至今大名西北。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為魏公,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使鄴和四方的漕運得以溝通,故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記載,此後,水道雖有變遷,然不見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