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
拼音
fēn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ēn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fen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1.分别独立。 2.分别制定。 3.分别设立。详细解释
分别独立。
宋 程颐 《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 墨氏 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 英国 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 孟德斯鸠 所发明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 印度 背 蒙古 之 莫卧尔 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 英 人蚕食,此 长素 所引为成鉴者。”
分别制定。
宋 程颐 《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分别设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於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於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於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分立-汉语大词典分立1.分别独立。
●宋程颐《答杨时论<西铭>书》:“《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孙中山《五权宪法》:“这本书是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发明三权独立的学说,主张把国家的政权分开成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所以三权分立,是由孟德斯鸠所发明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印度背蒙古之莫卧尔朝,以成各省分立之势,卒为英人蚕食,此长素所引为成鉴者。”
2.分别制定。
●宋程颐《论礼部看详状》:“窃念学校所以检束学者,不可设盗贼之法。况有行止乖恶一条,凡言之丑者皆丽其中。他犯可言者,自合分立条项。”
3.分别设立。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九章:“立金行部于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于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于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
两权分立政治学名词。指行政权与立法权各自独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fēn lì
1、赤壁之战,实际上为日后的三国分立揭开了序幕,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由此带来了一个历史新局面的著名战役。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fēn lì
1、[合并]hé bìng
1.结合到一起:~机构。这三个提议~讨论。 2.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麻疹~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