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贼笏
拼音
jī zéi h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zéi的字 拼音为hù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zei的字 拼音为hu的字基础解释
唐德宗 时,朱泚 谋反,召 段秀实 议事,秀实 以笏击 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详细解释
唐德宗 时, 朱泚 谋反,召 段秀实 议事, 秀实 以笏击 泚 ,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击贼笏-汉语大词典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攻击叛贼的朝笏。笏(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后诗文中用作歌颂忠贞的典故。
〔出典〕《新唐书· 段秀实传》记载: 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夺过象笏, 唾朱泚面大骂, 投笏中泚额。秀实随后被捕遇害。
〔用例一〕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笏, 逆竖头破裂。”
〔用例二〕博浪椎、击贼笏虽未致敌死命,亦足以破其胆, 使知天下人不可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