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鼓腹
拼音
jī rǎng gǔ f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rǎng的字 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rang的字 拼音为g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
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
词典解释
击壤鼓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擊壤鼓腹
击壤鼓腹-中华成语大词典击壤鼓腹
【拼音】:jī rǎng gǔ fù
解释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示例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近义词
鼓腹击壤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出处
引证
隋唐-欧阳询等-卷十一引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艺文类聚》:(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
唐-柳宗元--《与裴埙书》:圣上日兴太平之理(治),不贡不王者,悉以诛讨,而制度大立,长使仆辈为匪人耶?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尧 舜之道耶?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海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乐,可得以器象求乎!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尧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唐-姚思廉-一九-《陈书·虞寄传》:寄因上《瑞丽颂》。(梁武)帝谓寄兄荔曰:“……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耳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唯以书籍自娱。
隋末唐初-王绩-《全唐文》-《答冯子华处士书》:乱极则治,王途渐亨,天灾不行,年谷丰熟。贤人充其朝,农夫满于野。吾徒江海之士,击壤鼓腹,输太平之税耳,帝何力于我哉!
宋-无名氏--《草堂诗馀·前集卷之下·无名氏〈大圣乐〉》:幸太平无事,击壤鼓腹,携高歌。
故事
隋唐-欧阳询等-卷十一引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艺文类聚》:(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
唐-柳宗元--《与裴埙书》:圣上日兴太平之理(治),不贡不王者,悉以诛讨,而制度大立,长使仆辈为匪人耶?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尧 舜之道耶?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海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乐,可得以器象求乎!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尧时)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唐-姚思廉-一九-《陈书·虞寄传》:寄因上《瑞丽颂》。(梁武)帝谓寄兄荔曰:“……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耳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唯以书籍自娱。
隋末唐初-王绩-《全唐文》-《答冯子华处士书》:乱极则治,王途渐亨,天灾不行,年谷丰熟。贤人充其朝,农夫满于野。吾徒江海之士,击壤鼓腹,输太平之税耳,帝何力于我哉!
宋-无名氏--《草堂诗馀·前集卷之下·无名氏〈大圣乐〉》:幸太平无事,击壤鼓腹,携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