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职
拼音
nèi z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èi的字 拼音为zhí的字 拼音为ne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旧唐书·后妃传下·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后性仁和恭逊,深抑外戚,无丝毫假贷,训厉内职,有母仪之风焉。” 2.指嫔妃。清 洪昇《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取供内职,深愜朕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后汉书·伏湛传》:“光武 即位,知 湛 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徵拜尚书。”唐 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八·内职》:“旧《哀帝纪》:‘天祐 元年三月,敕: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杨注 是宰臣 杨涉 亲弟,兄既秉于枢衡,弟故难居宥密,可守本官,罢内职。’本官谓户部侍郎,内职为翰林学士…… 唐 以翰林学士为内职也。” 4.宋 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南史·檀道济传》:“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详细解释
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
《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旧唐书·后妃传下·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后性仁和恭逊,深抑外戚,无丝毫假贷,训厉内职,有母仪之风焉。”
指嫔妃。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取供内职,深愜朕心。”
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
《后汉书·伏湛传》:“ 光武 即位,知 湛 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徵拜尚书。”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八·内职》:“旧《哀帝纪》:‘ 天祐 元年三月,敕: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杨注 是宰臣 杨涉 亲弟,兄既秉于枢衡,弟故难居宥密,可守本官,罢内职。’本官谓户部侍郎,内职为翰林学士…… 唐 以翰林学士为内职也。”
宋 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
《南史·檀道济传》:“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内职-汉语大词典内职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
●《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
●《旧唐书·后妃传下·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后性仁和恭逊,深抑外戚,无丝毫假贷,训厉内职,有母仪之风焉。”
2.指嫔妃。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取供内职,深惬朕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
●《后汉书·伏湛传》:“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八·内职》:“旧《哀帝纪》:‘天佑元年三月,敕: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杨注是宰臣杨涉亲弟,兄既秉于枢衡,弟故难居宥密,可守本官,罢内职。’本官谓户部侍郎,内职为翰林学士……唐以翰林学士为内职也。”
4.宋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
●《南史·檀道济传》:“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
同:内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