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索
拼音
guān suǒ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uān的字 拼音为suǒ的字 拼音为guan的字 拼音为suo的字基础解释
谓披枷戴锁。语本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清 钱谦益《何母丘太孺人七十序》:“一邑之中,士者于庠,农者于野,贾者于市,负担者于途,緇黄者于寺观,关索者于囹圄,有一不为太孺人祝者乎?”详细解释
谓披枷戴锁。语本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清 钱谦益 《何母丘太孺人七十序》:“一邑之中,士者于庠,农者于野,贾者于市,负担者于途,緇黄者于寺观,关索者于囹圄,有一不为太孺人祝者乎?”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关索-汉语大词典关索谓披枷戴锁。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清钱谦益《何母丘太孺人七十序》:“一邑之中,士者于庠,农者于野,贾者于市,负担者于途,缁黄者于寺观,关索者于囹圄,有一不为太孺人祝者乎?”
花关索
人名。关羽之子。《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八六引《蕲水县志》:“列女王桃与娣王悦汉末时人,年逾笄,皆未字,有膂力,精诸家武艺。值兵乱,聚芦塘保乡里。相谓曰:‘天下有英雄男子而材技胜我者,则相托。’维时敌匹者绝少。适有河东关公长子索英伟健捷,桃姊娣俱与较,俱不胜,遂与归之。先是邑中鲍氏女材行与桃悦似而悍鸷差胜,亦归索。三人皆弃家去。关索即今土人之所谓花关索,鲍氏即今所谓鲍氏三娘者也。芦塘即今之柴家凸也。”按:关公,即三国时蜀将关羽,蕲水县即今湖北省浠水县。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三云:“吾湖武康县有严康屯兵处。相传康邑人也,爪牙为刀,革肤为铁,唯喉三寸肉耳。妻鲍三娘美而勇,时有花关索者,美容仪,鲍悦而私之,矢贯康喉而殪。至今村庄杂剧演其遗事云。”可以为上文所记作补充。严康,或传为廉康太子;关索,或又传为关锁。俱野谈无稽,不见正史者。《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有《花关索传》,即演此。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四“关索”条引《月山丛谈》云:“云南平夷,过曲靖晋宁,过江川皆有关索岭,上各有庙。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讹传既久,而谓有是人,而实妄也。”亦可以为神话语讹说略备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