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太阿
拼音
dǎo chí tài 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ǎo的字 拼音为chí的字 拼音为tài的字 拼音为ā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拼音为a的字基础解释
见“[[倒持泰阿]]”。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详细解释
- 【解释】: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出自】:《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 【示例】:况今驻华各使,惟利是视,以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以授之也。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
按字解释
倒持:颠倒把持。指不按常规或违反情理地掌管执持。
太阿:宝剑名。
词典解释
倒持太阿-汉语大词典倒持太阿见“倒持泰阿”。
倒持太阿-中华成语大词典倒持太阿
【拼音】:dǎo chí tài ē
解释
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示例
况今驻华各使,惟利是视,以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以授之也。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
近义词
倒持泰阿、太阿倒持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引证
后晋-赵莹等--《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唐-陆心源--《唐文拾遗》: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甯容倒持太阿,而授其柄,虽初委任得士,政颇有方,后恐未必皆贤,弊从此起矣。
北宋-周羽--《三楚新录》:落箸而叹曰:“此吾之失计也!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明-瞿佑--《剪灯新话》:曩者汉日将颓,楚氛甚恶,倒持太阿之柄,擅弄潢池之兵。
故事
后晋-赵莹等--《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唐-陆心源--《唐文拾遗》: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甯容倒持太阿,而授其柄,虽初委任得士,政颇有方,后恐未必皆贤,弊从此起矣。
北宋-周羽--《三楚新录》:落箸而叹曰:“此吾之失计也!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明-瞿佑--《剪灯新话》:曩者汉日将颓,楚氛甚恶,倒持太阿之柄,擅弄潢池之兵。
造句
dǎo chí tài ā
1、况今驻华各使,惟利是视,以值修约之际,蹈瑕伺间,诡谋百出,不豫为之防,是倒持太阿以授之也。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
接龙
阿其所好 好景不长 长歌当哭 哭笑不得 得道多助 助人为乐 乐昌分镜 镜分鸾凤 凤枭同巢 巢倾卵破 破绽百出 出淤泥而不染 染丝之变 变幻莫测组词
近义词
dǎo chí tài ā
1、[倒持泰阿]dào chí tài ē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