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
拼音
pèi y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èi的字 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pe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1.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 2.佩戴玉器。详细解释
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鸞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左传·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叔仪 乞粮於 鲁 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唐 刘长卿 《游四窗》诗:“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佩带玉饰。
《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刘文正 ﹞真有冠冕佩玉之风。”
用作佩饰之玉。
《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珮玉为度。”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诗:“蹇步何堪鸣珮玉,衰容不称著朝衣。” 金 元好问 《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
佩挂玉饰。
宋 张元干 《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群音类选·扊扅记·梦回纪怨》:“无心翻贝叶,有梦逐桃花,珮玉衣霞,女菩萨从天下。”
借指百官。
宋 陆游 《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佩玉 -中国文化史辞典古時貴族所佩帶的玉器。古人非常看重佩玉,《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則鳴佩玉,凡帶,必有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佩玉的質地,能顯示出佩者身份的尊卑貴賤。《玉藻》:“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玫而縕組綬。”佩玉的方式,據今人研究,是在外衣腰的兩側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絲繩串聯,上端是“珩”(“衡”),這是一枚弧形的玉;珩的兩端各懸著一枚“璜”,這是半圓形的玉;中間綴有兩片玉,叫“琚”和“瑀”;兩璜之間懸著一枚玉,叫“沖牙”。走起路來,沖牙與兩璜相撞擊,發出有節奏的叮咚之聲,鏗鏘悅耳。玉聲一亂,說明走路人亂了節奏,有失禮儀。
佩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佩玉ㄆㄟˋ ㄩˋpèi yù佩戴玉飾在身上。《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無所繫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晲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叔儀乞糧於魯人,歌佩玉而呼庚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