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例
拼音
tǐ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ǐ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ti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详细解释
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宋书·傅隆传》:“ 汉 兴,始徵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紕繆,首尾脱落,难可详论。” 清 恽敬 《答来卿书》:“而其用意用法之巧胜,有不可胜求者,略举数篇,以为体例。” 王鹏运 《<彊邨词>序》:“拙集既用《味梨集》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拟《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较大方。”
纲领制度和内容细则。
《晋书·李重传》:“臣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理,举而错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亦未易故也。”
成规;惯列。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无那舞蹈扬尘体例,只打个稽首权充拜礼。” 郭沫若 《今昔集·论儒家的发生》:“ 正考父 的《鼎铭》是法诫语,不合体例,不能认为它是真的。”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体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體例
体例-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體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ǐ lì
1、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tǐ lì
1、[系统]xì tǒng
1.生物体内由多种器官联合组成的结构。这些器官在组织形态上有相似的特征,在机能上完成一种连续性的生理作用。如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器官构成循环系统,共同完成血液循环的生理机能。 2.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组织~。灌溉~。 3.有条理地;连贯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2、[格局]gé jú
结构和格式:经济迅速发展,不断打破旧~,形成新~。这篇文章写得很乱,简直没个~。
3、[方式]fāng shì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工作~。批评人要注意~。
4、[形式]xíng shì
1.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2.哲学范畴。指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方式及其表现方式。与“内容”相对。
5、[体系]tǐ xì
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防御~。工业~。思想~。
6、[体制]tǐ zhì
1.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经济~。政治~。教育~。~改革。 2.文体的格局;体裁:五言诗的~,在汉末就形成了。
7、[式样]shì yàng
人造的物体的形状:各种~的服装。楼房~很美观。
8、[编制]biān zhì
1.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制成器物:用柳条~的篮子。 2.编造;制订:~计划。 3.军队、工矿企业、学校、机关、团体等机构的人员定额和组织形式:超过~。按连队~。
9、[格式]gé shi
一定的规格式样:公文~。书信~。
反义词
tǐ lì
1、[礼貌]lǐ mào
1.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有~。讲~。 2.有礼貌:他很~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待人。
2、[体式]tǐ shì
1.文字的式样:拼音字母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 2.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