伧荒
拼音
chen hu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āng的字 拼音为huāng的字 拼音为cang的字 拼音为huang的字基础解释
晋 南北朝 时,南人讥北地荒远、北人粗鄙,故称。详细解释
晋 南北朝 时,南人讥北地荒远、北人粗鄙,故称。
《宋书·杜骥传》:“晚渡北人,朝廷常以傖荒遇之,虽復人才可施,每为清涂所隔, 坦 以此慨然。”又《刘勔传》:“臣窃寻 元嘉 以来,傖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闕,皆劝讨虏。”后用以泛指荒远僻陋之地。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傖荒之俗,尤恶伎於文墨者。 华 民流寓而至,则遽发其橐,焚弃札牘之类以快。” 明 朱鼎 《玉镜台记·下镜》:“我本傖荒鄙人;傖荒鄙人,才非英雋。”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余将继续以傖荒之人,译傖荒之事,为诸公解酲醒睡可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伧荒-汉语大词典伧荒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地荒远、北人粗鄙,故称。
●《宋书·杜骥传》:“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涂所隔,坦以此慨然。”
●又《刘勉传》:“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阙,皆劝讨虏。”后用以泛指荒远僻陋之地。
●唐司空图《送草书僧归越》:“伧荒之俗,尤恶伎于文墨者。华民流寓而至,则遽发其橐,焚弃札牍之类以快。”
●明朱鼎《玉镜台记·下镜》:“我本伧荒鄙人;伧荒鄙人,才非英隽。”
●林纾《译<孝女耐儿传>序》:“余将继续以伧荒之人,译伧荒之事,为诸公解酲醒睡可也。”
同:傖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