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
拼音
fú r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rì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r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伏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伏日ㄈㄨˊ ㄖˋfú rì三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稱為「伏日」,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伏日 -中国文化史辞典有兩個意思,一指三伏,是伏天的總稱;一指在三伏中舉行的祭祀。作為節日,指的是後者。根據農曆,我國從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起進入初伏(頭伏),第四個庚日起進入中伏(二伏),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進入末伏(三伏),總稱為三伏。三伏天是我國最熱的時候,大約相當於陽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這段時間。所謂“伏”,據古人解釋是隱伏以避盛暑的意思。古代在三伏中要舉行一次祭祀,這是受到重視的節日。漢代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其中的“伏”,即指伏日祭祀。但是,伏日祭祀具體在何時舉行已不可知,有的學者認為大約是在初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