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衢
拼音
wǔ q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qú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
1.通五方的大路。 2.谓枝杈五出。详细解释
通五方的大路。
《管子·臣乘马》:“今君立扶臺,五衢之众皆作。” 唐 权德舆 《放歌行》:“双闕烟云遥靄靄,五衢车马乱纷纷。” 唐 崔峒 《送张芬东归》诗:“喧喧五衢上,鞍马自驱驰。”
谓枝杈五出。
《山海经·中山经》:“ 少室 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 郭璞 注:“言树枝交错,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 南朝 梁 简文帝 《相宫寺碑》:“雪山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五衢-中華語文大辭典五衢ㄨˇ ㄑㄩˊwǔqú1.〈書〉通往五方的大道。[例]雙闕煙雲遙靄靄,~車馬亂紛紛(唐‧權德輿〈放歌行〉)。2.〈書〉形容樹枝交錯如衢,向五方伸出。[例]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葉狀如楊,其枝~,黃華黑實,服者不怒(《山海經‧卷五‧中山經》)。
五衢-汉语大词典五衢1.通五方的大路。
●《管子·臣乘马》:“今君立扶台,五衢之众皆作。”
●唐权德舆《放歌行》:“双阙烟云遥霭霭,五衢车马乱纷纷。”
●唐崔峒《送张芬东归》诗:“喧喧五衢上,鞍马自驱驰。”
2.谓枝杈五出。
●《山海经·中山经》:“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
郭璞注:“言树枝交错,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
●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雪山忍辱之草,天宫陀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