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拼音
yú yu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yuè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于越-汉语大词典于越1.古族名。分布在今浙江省境内。
●《大戴礼记·劝学》:“于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者,教使之然也。”
●《汉书·货殖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颜师古注:“孟康曰:‘于越,南方越名也。’于,发语声也。戎蛮之语则然。于越犹句吴耳。”
●祝廉先《文选六臣注订讹》:“于越为百越之一种,在今浙江。如江西为扬越,福建为闽越,广东为南越,安南为骆越之类。”
2.指其所居之地。
●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于越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吴越。
●《淮南子·原道训》:“匈奴出秽裘,于越生葛絺。”
高诱注:“于,吴也。”
3.官名。
●契丹最尊之职,辽太祖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
●辽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
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于越(2)春秋时越国,地在今浙江省一带。亦以指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于越入吴。”
杜预注:“于,发声也。”
●《逸周书·王会》:“于越纳,姑妹珍。”
●唐李嘉佑《至七里滩作》诗:“迁客投于越,临江泪满衣。”
●元张昱《西山亭留题》诗:“于越地形缘海尽,句吴山色过江来。”
官名。辽代置,为*北面官。无职掌。授给大功臣,是大臣的最高荣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