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
拼音
shì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事情的真实情况:~胜于雄辩。传闻与~不符。详细解释
亦作“ 事寔 ”。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説,不权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张守节 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 宋之问 台州 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干实事。
《宋书·沉林子传》:“ 国渊 以事实见赏, 魏尚 以盈级受罚。”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事迹。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故实,典故。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谭用之 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事实-汉语大词典事实亦作“事寔”。
1.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张守节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月桂子》:“宋之问台州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
●清薛福成《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干实事。
●《宋书·沈林子传》:“国渊以事实见赏,魏尚以盈级受罚。”
●唐韩愈《与于襄阳书》:“侧闻合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3.事迹。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4.故实,典故。
●清薛雪《一瓢诗话》:“谭用之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5.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事实shìshí
名事情的真实情况:~胜于雄辩|传闻与~不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hì shí
1、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是违法的行为。
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事实上,当你说谎的时候,你从来没有真正愚弄任何人。
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5、真话没有假话动听,事实没有故事生动。
6、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不能反对事实,但可以漠视事实!
8、铁的事实剥去了他的伪装,使他露出真面目。
9、这个结论没有事实根据,不能成立。
10、原告列举事实,说明被告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
11、歪曲事实的人终将受到事实的惩罚。
12、他旁敲侧击终于找出了事实真相。
13、论述自己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
14、老师摆事实讲道理,说得同学们心服口服。
15、在老师厉声追问下,他道出了欺侮小同学的事实。
16、老师教育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7、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18、事实俱在,无论怎么辩解也没有用了。
19、人失去氧气就无法生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20、在事实面前,他终于理屈词穷了。
21、在没有查清事实真相以前,不能做出武断的结论。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shì shí
1、[结果]jiē guǒ
1、[结果]jié guǒ
长出果实 。
1.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最后的状态 2.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3.将人杀死。
2、[毕竟]bì jìng
副词。到底;究竟;终归: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试验~还是成功了。~是年轻人,体力恢复得这么快。
3、[究竟]jiū jìng
1.结果;原委:大家都想知道个~。 2.副词。1.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你~答应不答应?2.毕竟;到底:他~经验丰富,很快就排除了机器的故障。
4、[原形]yuán xíng
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现~。~毕露。
5、[底细]dǐ xì
(人或事情的)根源;内情:摸清~。不了解这件事的~。
6、[实情]shí qíng
真实的情况:了解~。
7、[真相]zhēn xiàng
事情的真实情况(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大白。弄清问题的~。
8、[到底]dào dǐ
1.到尽头;到终点:一竿子~。将革命进行~。 2.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我想了好久,~明白了。 3.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你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4.毕竟(多用于强调原因):~还是年轻人干劲大。南方~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9、[本相]běn xiàng
本来面目;原形:~毕露。
反义词
shì shí
1、[理论]lǐ lùn
1.指概念和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2、[假想]jiǎ xiǎng
想象的;假定的:~敌。
3、[空言]kōng yán
1.谓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晋 卢谌《览古》诗:“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明 梅之熉《<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託诸空言。”
4、[梦想]mèng xiǎng
1.幻想;妄想: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你别~了。 2.渴望:他小时候~着当一名飞行员。 3.梦想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
5、[传奇]chuán qí
1.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 2.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每本一般分四五十出。一出戏中可用不同宫调的曲牌,也可以换韵,曲词中间夹有念白。登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时是二人对唱、轮唱,或数人齐唱。伴奏以管乐为主,词少腔多,节奏舒缓。 3.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4.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中一种长篇故事诗。
6、[神话]shén huà
1.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虚妄离奇、毫无根据的话。
7、[虚构]xū gòu
文艺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作者不是简单地摹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编造出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从而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虚构不应脱离现实生活的基础。正确地运用虚构手法能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8、[虚幻]xū huàn
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形象):~的梦境。
9、[虚伪]xū wěi
不真实;不实在;做假:这个人太~。他对人实在,没有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