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困
拼音
jiǔ kù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ǔ的字 拼音为kùn的字 拼音为jiu的字 拼音为kun的字基础解释
1.长期困厄。《汉书·贾捐之传》:“民众久困,连年流离。”《说岳全传》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伟,决非久困之人。” 2.长期围困。《清史稿·辅国恪僖公察尼传》:“宜於湖水涸后,围以木栰,立桩列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详细解释
长期困厄。
《汉书·贾捐之传》:“民众久困,连年流离。”《说岳全传》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伟,决非久困之人。”
长期围困。
《清史稿·辅国恪僖公察尼传》:“宜於湖水涸后,围以木栰,立桩列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久困-汉语大词典久困1.长期困厄。
●《汉书·贾捐之传》:“民众久困,连年流离。”
●《说岳全传》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伟,决非久困之人。”
2.长期围困。
●《清史稿·辅国恪僖公察尼传》:“宜于湖水涸后,围以木筏,立桩列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
轻久困
【出典】 《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之人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释义】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发迹前,游说列国很不顺利,历时数年,困窘而归,受到家中亲属的嘲笑。后世常用作失意受窘的典故。
【例句】 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苏轼《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287)作者在朝中遭忌恨,请求外调,出任杭州知州。此词作于杭州,以受窘困的苏秦自况。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iǔ kùn
1、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