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绝膑
拼音
jǔ dǐng jué bì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ǔ的字 拼音为dǐng的字 拼音为jué的字 拼音为bìn的字 拼音为ju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拼音为jue的字 拼音为bin的字基础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详细解释
- 【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出自】:《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示例】:~,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按字解释
举:抬起,托起。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为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在这里引申为重大、艰难的事物。
绝:断绝,停止。
词典解释
举鼎绝膑-汉语大词典举鼎绝膑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张守节正义:“绝,断也。膑,胫骨也。”
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清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驰骋,追扳古人于行墨之间,斯足下所云举鼎绝膑者乎?”
●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谭友夏者,则千力万气,无所不学,而往往举鼎绝膑。”亦作“举鼎绝脰”。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举鼎绝膑
【拼音】:jǔ dǐng jué bìn
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示例
~,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近义词
力所不能、举鼎绝脰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武王力气很大,喜欢角斗,争强好胜。国内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均被他任命为达官显宦,经常进行决斗比赛。有一次,秦武王与孟说打赌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孟说不行。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折断膝盖骨而死
出处
《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引证
清-叶昌炽--《艺风堂友朋书札·叶昌炽》:侍窃不自量,留心吴中文献二十年矣,箧中亦颇有不传之本,惜举鼎绝髌,敝郡又无可语此者,徒有浩叹而已。
清-王韬--《王韬日记·咸丰十年二月九日甲辰》:有志未逮,诚恐有举鼎绝髌之患,不敢轻举妄动。
清-钱泳--《履园丛话·八·谭诗·总论》:若无天资、笔力、音节三者,而强为七古,是犹秦庭之举鼎而绝其膑矣。
清-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驰骋,追扳古人于行墨之间,斯足下所云举鼎绝膑者乎?
近代-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谭友夏者,则千力万气,无所不学,而往往举鼎绝膑。
故事
清-叶昌炽--《艺风堂友朋书札·叶昌炽》:侍窃不自量,留心吴中文献二十年矣,箧中亦颇有不传之本,惜举鼎绝髌,敝郡又无可语此者,徒有浩叹而已。
清-王韬--《王韬日记·咸丰十年二月九日甲辰》:有志未逮,诚恐有举鼎绝髌之患,不敢轻举妄动。
清-钱泳--《履园丛话·八·谭诗·总论》:若无天资、笔力、音节三者,而强为七古,是犹秦庭之举鼎而绝其膑矣。
清-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驰骋,追扳古人于行墨之间,斯足下所云举鼎绝膑者乎?
近代-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谭友夏者,则千力万气,无所不学,而往往举鼎绝膑。
造句
jǔ dǐng jué bìn
1、举鼎绝膑,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jǔ dǐng jué bìn
1、[举鼎绝脰]jǔ dǐng jué dòu
见“举鼎絶臏”。
反义词
jǔ dǐng jué bìn
1、[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2、[拔山扛鼎]bá shān gāng dǐng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