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sàng)亡(wáng)
拼音
sàng wá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àng的字 拼音为wáng的字 拼音为sang的字 拼音为w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丧(sàng)亡(wáng)-文言同义辨析丧(sàng)亡(wáng)
“丧”、“亡”都可以表示“死亡”、“灭亡”,但有区别。
“丧”,原作“喪”。小篆作“ ”,上面是个“哭”字,下面是个“亡”字。哭亡为“丧”,它的本义是“丧事”,即有关丧亡的事,表这个意义的“丧”读作sāng,如“丧葬”、“治丧”等。《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这个“丧”用的是本义。在引申为“死亡”、“灭亡”时读作sàng,如《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丧”,是说国家灭亡。
“亡”,《说文》:“亡,逃也。”“亡”的本义是“逃亡”,如《鸿门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后来特指“逃到别国去”,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亡”也指“死亡”、“灭亡”,与“存”相对。《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这句的“亡”是指国家的灭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这句的“亡”是指人的死亡。“丧”和“亡”都可表示国的灭亡和人的死亡。
“丧”可引申为“丧失”、“失去”,如《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孟子·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亡”也可引申为“失掉”、“丢失”,如《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这句两个“亡”字都是“丧失”的意思。又如成语“亡羊补牢”的“亡”也是“丢失”的意思。在“丧失”的意义上,两词也是同义词。
“亡”在古时与“无”同音,所以假借为有无的“无”,两字通用。《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柳敬亭传》:“亡何国变”,《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这三句中的“亡”都通“无”,读作“wú”,意为“没有”。“丧”没有这个意义,也无此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