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绵
拼音
sī mi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ī的字 拼音为mián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mian的字基础解释
以下脚茧为原料,经过精炼、扯松所得的产品。丝绵轻松柔软,保暖性好,可用来絮衣服、被子等。详细解释
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内中所有,柙匱所赢,縑布丝绵也。”《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与 佗卿 屈指计见钱三亿餘万,餘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丝绵-汉语大词典丝绵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成。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汉王充《论衡·别通》:“内中所有,柙匮所赢,缣布丝绵也。”
●《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帝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余万,余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纻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丝绵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Sī Mián
【别名】
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
【来源】
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
【功能主治】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疳疮,脐疮,聤耳。③《医林纂要》:烧灰存性敷冻疮,补龟裂。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入散剂,0.5~1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好绵烧灰,打面糊。入清酒调服之。(《普济方》)②治肺损吐血:新绵(烧灰,研)、黄明胶(炙燥,捣末)。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一钱匕,临卧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绵灰散)④治血崩不止:好绵、妇人头发(共烧存性)、百草霜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或加棕灰。(《纲目》)⑤治聤耳,脓血出不止:故绵烧灰为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摘录】
《*辞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sī mián
1、[鹅毛]é máo
鹅的羽毛。比喻极轻微的东西:千里送~,礼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