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
拼音
bù zhì bù qi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qiú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qi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忮:嫉妒。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求:贪求。
词典解释
不忮不求-中華語文大辭典不忮不求ㄅㄨˊ ㄓˋ ㄅㄨˋ ㄑ丨ㄡˊbúzhì-bùqiúㄅㄨˋ ㄓˋ ㄅㄨˋ ㄑ丨ㄡˊbùzhì-bùqiú語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忌妒、不貪求名利。形容澹泊名利。[例]奉公守法,~。
不忮不求-中华成语大词典不忮不求
【拼音】:bù zhì bù qiú
解释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出处
《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示例
处理了这些事务,便是长篇大论的“遗训”,教子孙~,克勤克俭。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表示不嫉妒,不贪求
英文
be free from jealousy and greed
出处
引证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宋-陈亮--《祭石天民知军文》:天下之士有以自负而取名,自足而善谋,未若无挟而好修,淡然而不忮不求者也。
晋-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
南朝梁-萧统--《<陶靖节集>序》:不忮不求者,賢達之用心。
故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宋-陈亮--《祭石天民知军文》:天下之士有以自负而取名,自足而善谋,未若无挟而好修,淡然而不忮不求者也。
晋-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
南朝梁-萧统--《<陶靖节集>序》:不忮不求者,賢達之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