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
拼音
bù hán ér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hán的字 拼音为ér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不寒:不寒冷。
而:连词。
栗:打战,发抖。
词典解释
不寒而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不寒而栗bùhán’érlì
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同义] 毛骨悚然
[反义] 无所畏惧
-[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例: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图片展览,真令人~,日本鬼子太惨无人道了。
-[毛骨悚然] 形容害怕的样子。例:看完那本恐怖小说,我感到~。
-[无所畏惧] 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形容什么都不怕。例:真正无私的人是~的。
[说明] “不寒而栗”和“毛骨悚然”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非常害怕,并且都能放入“使人……”这一格式中。“毛骨悚然”可以形容非常冷;“不寒而栗”则不可以。“毛骨悚然”跟“不寒而栗”不但结构方式不同,而且结合松紧程度也不 同。“毛骨”和“悚然”结合得不像“不寒而栗”那么紧。“毛 i骨悚然”比“不寒而栗”语意重。
出处
引证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颜师古注:“栗,竦缩也。”
南朝宋-范晔等-一六-《后汉书·邓骘传》:追观前世倾覆之诫,退自惟念,不寒而栗。
当代-周而复-第四部三九-《上海的早晨》:他的手曾帮助朱延年干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一想到这些,全身不寒而栗。
清-夏敬渠-一三六回-《野叟曝言》:此时正是皇甫毓昆调任浙抚到任才及两月,各营将知其巡按辽东,在操场斩权禹的威风,不寒而栗。
当代-路遥-四八章-《平凡的世界》(下):现在回想起门外风餐露宿的生活,他都有点不寒而栗,甚至连去黄原的勇气也丧失了。
现代-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
当代-沈醉-第一五章-《我这三十年》:当年长沙大火后,长沙几乎成了废墟,站在长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岳麓山那幅凄凉情景,想起来使人不寒而栗。
故事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颜师古注:“栗,竦缩也。”
南朝宋-范晔等-一六-《后汉书·邓骘传》:追观前世倾覆之诫,退自惟念,不寒而栗。
当代-周而复-第四部三九-《上海的早晨》:他的手曾帮助朱延年干这些罪恶的勾当。他一想到这些,全身不寒而栗。
清-夏敬渠-一三六回-《野叟曝言》:此时正是皇甫毓昆调任浙抚到任才及两月,各营将知其巡按辽东,在操场斩权禹的威风,不寒而栗。
当代-路遥-四八章-《平凡的世界》(下):现在回想起门外风餐露宿的生活,他都有点不寒而栗,甚至连去黄原的勇气也丧失了。
现代-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
当代-沈醉-第一五章-《我这三十年》:当年长沙大火后,长沙几乎成了废墟,站在长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岳麓山那幅凄凉情景,想起来使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