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疏
拼音
shàng sh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àng的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shang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详细解释
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史记·武帝本纪》:“ 齐 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唐 杜甫 《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 康澄 上疏言时事。”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一节:“ 朱元璋 假托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把 李善长 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这年 善长 已经七十七岁了,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指奏章。
《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所著赋、颂、铭、誄、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上疏-汉语大词典上疏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史记·武帝本纪》:“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唐杜甫《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一节:“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把李善长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这年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2.指奏章。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
上疏ㄕㄤˋ ㄕㄨˋshàng shù向天子進呈奏疏。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四:「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當有銀臺司范鎮上疏,奏言青苗錢擾民不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hàng shū
1、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覆,欲亲征之,瑁上疏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