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供
拼音
shàng gò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àng的字 拼音为gòng的字 拼音为shang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1.用物品祭祖或敬神。 2.比喻为办成事情或求得关照而给有权势者送礼。详细解释
唐 宋 时所征赋税中解交朝廷的部分。
《新唐书·食货志三》:“﹝ 宪宗 ﹞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节度使),三曰留州。”《宋史·高宗纪三》:“ 绍兴 元年春正月己亥朔……蠲 两浙 夏税、和买紬绢丝绵,减 闽中 上供银三分之一。”《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东坡 料明年民必然大飢,因又奏请朝廷,免上供米一半。”
旧时用物品祭祖或敬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时人人都饱的要涨了,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的一般,谁还吃得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快穿好袍子马褂,给祖先上供去。”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窑主害怕工人不下窑,在洞口摆了个泥菩萨,挂上一块写着‘确保平安’的木牌,天天烧香上供,迷糊工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上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供shànɡ∥ɡònɡ
动
①指摆上祭祀物品。
②比喻向有权势的人送礼,以求得到照顾。
上供ㄕㄤˋ ㄍㄨㄥˋshàng gòng①唐、宋時地方上交給朝廷的賦稅。《新唐書.卷五二.食貨志二》:「分天下之賦以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西湖佳話.六橋才跡》:「東坡料明年民必然大饑,因又奏請朝廷,免上供米一半。」②以祭品供奉祖先或神明。《紅樓夢.第五三回》:「那些世襲窮官兒家,若不仗著這銀子,拿什麼上供過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九回》:「此時人人都飽的要漲了,一樣一樣的菜拿上來,只擺一擺,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的一般。」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shàng gòng
1、各种展品五花八门地摆放在展览台上供人们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