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
拼音
sān f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fāng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三方-汉语大词典三方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文选·张衡<南都赋>》:“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李善注:“三方,东、西及南也。”
●晋陆机《辨亡论下》:“昔三方之王也,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杨而奄交广。”
●《北史·隋纪下》:“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2.太平天国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三方草
目录
“三方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三方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方草
【别名】
白郎苔、亚大苔草
【来源】
莎草科三方草Carex brownii Tucker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流域各省、贵州、河南、西北。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驱风除湿。主治小儿夜哭,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三方草
【拼音名】
Sān Fānɡ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亚大苔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rownii Tuckerm.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亚大苔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缩,丛生。秆三棱柱形,基部为无叶片的褐色叶鞘包裹。叶短于秆,宽3-5mm,质稍硬,边缘粗糙。苞片叶状,长于花序,有短鞘或无;小穗3-4;雄穗顶生,圆柱形,长l-2cm;雌穗侧生,长圆柱形,长1-3cm,花密生;雌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约2mm,苍白色,脉3条,顶端突出成长芒刺。果囊卵圆形,膨胀,暗绿色,长约3mm,有多数隆起的脉,先端急缩成短喙,喙先端2裂。小坚果绿白色,三棱状倒卵形,长约2.5mm,花柱基部弯,柱头3。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坡及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陕西、甘肃、河南、台湾等地。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法风除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