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拼音
sān guó dǐng l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guó的字 拼音为dǐng的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guo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三国:指东汉后出现的魏、蜀、吴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始,到280年吴亡止。或将汉献帝在位的年代(189-220)亦计入该期。亦以指魏、蜀、吴。
鼎立:三方对立。
词典解释
出处
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
唐-房玄龄等--《晋书》: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
当代-佚名-1953.04-《人民日报》: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较前此的混战好了一点,但人民的生活依然是很痛苦的。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
唐-房玄龄等--《晋书》: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
当代-佚名-1953.04-《人民日报》: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较前此的混战好了一点,但人民的生活依然是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