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褒贬
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zì的字 拼音为bāo的字 拼音为biǎn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bao的字 拼音为bi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一字:一个字。
褒:赞扬,夸奖。
贬:给予不好的评价。
词典解释
一字褒贬-汉语大词典一字褒贬原谓《春秋》笔法严谨,一字即寓褒贬之意。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
●孔颖达疏:“褒则书字,贬则称名。”
●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后亦泛指论人议事用词严谨而有分寸。
●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唐方干《酬孙发》诗:“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一字褒贬
【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解释
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示例
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出处
引证
南朝陈-周弘正--《谢梁元帝赉春秋糊屏风启》:岂若三体五例,对玩前史,一字褒贬,坐卧箴视。
清-朱奇龄--《亡友查韬荒传》:一时名士毕至,各出其奇作,为诗古文辞,视韬荒一字褒贬以为进退荣辱,韬荒于是声名籍甚。
现当代-张友渔--《报人生涯三十年·报纸评论三十年》:王安石以《春秋》为“断烂朝报”,就是以《春秋》为一种报纸。但《春秋》之“一字褒贬”竟“严于斧钺”,不是在叙事之外,加以“评论”吗?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九章-《李自成》:张大经一则感情上猛然扭不过来,二则害怕将来他万一落到官军手中会罪上加罪,下定决心不说出一字褒贬。
唐-薛廷珪--《授考功员外郎郑璘司勋、员外郎卢择并充史馆修撰制》:璘等博闻强识,绳直冰清,四时之和气袭人,一字之褒贬惟正。
晋-范甯--《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唐-方干-诗-《酬孙发》: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
唐-李巽--《驳尚书左仆射郑珣瑜谥又议》:夫”谥“者,《春秋》褒贬之旨也。仲尼书法,随类推广,虽一字褒贬,其文犹博。盖欲指明事业,以昭示后代,俾后之人惩其恶而劝其善。
故事
南朝陈-周弘正--《谢梁元帝赉春秋糊屏风启》:岂若三体五例,对玩前史,一字褒贬,坐卧箴视。
清-朱奇龄--《亡友查韬荒传》:一时名士毕至,各出其奇作,为诗古文辞,视韬荒一字褒贬以为进退荣辱,韬荒于是声名籍甚。
现当代-张友渔--《报人生涯三十年·报纸评论三十年》:王安石以《春秋》为“断烂朝报”,就是以《春秋》为一种报纸。但《春秋》之“一字褒贬”竟“严于斧钺”,不是在叙事之外,加以“评论”吗?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九章-《李自成》:张大经一则感情上猛然扭不过来,二则害怕将来他万一落到官军手中会罪上加罪,下定决心不说出一字褒贬。
唐-薛廷珪--《授考功员外郎郑璘司勋、员外郎卢择并充史馆修撰制》:璘等博闻强识,绳直冰清,四时之和气袭人,一字之褒贬惟正。
晋-范甯--《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唐-方干-诗-《酬孙发》: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
唐-李巽--《驳尚书左仆射郑珣瑜谥又议》:夫”谥“者,《春秋》褒贬之旨也。仲尼书法,随类推广,虽一字褒贬,其文犹博。盖欲指明事业,以昭示后代,俾后之人惩其恶而劝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