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苟
拼音
yī zì bù gǒ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zì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gǒu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gou的字基础解释
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详细解释
- 【解释】: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作文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按字解释
一:基数。一。
字:文字。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苟:马虎,随便。
词典解释
一字不苟-汉语大词典一字不苟一个字也不随便。形容行文时字斟句酌,反覆锤炼。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明诗纪事乙签·李攀龙》引《明诗选》明陈子龙曰:“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前人所难。”
一字不苟ㄧ ㄗˋ ㄅㄨˋ ㄍㄡˇyī zì bù gǒu比喻寫作態度謹慎,即使一字不妥,也不隨易放過。宋.陳亮〈題喻季直文編〉:「蓋將包羅眾體,而一字不苟,讀之亹亹而無厭也。」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引证
南宋-朱熹-二一-《朱子语类》: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明-杨慎--《词品·一·仄韵绝句》:唐刘瑶(《暗别离》)诗“瑶草歇芳心耿耿”,皆有出处,一字不苟如此。
清-陈田--《明诗纪事乙签·李攀龙》:引《明诗选》明陈子龙曰:“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前人所难。”
元-胡祗遹--《论治道》:古人立言定名,一字不苟。不谓之百事,而曰百揆;不谓之万事,而曰万几……因事明理,因理垂戒,揆度也。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代脉》:《伤寒论》中一字不苟,观是书片言只字之间,当求古人之用意处,轻重是非得其至理,而后始可言医矣。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六·作文迟速》: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现当代-郑逸梅--《清娱漫笔·褚礼堂作书一笔不苟》:即写家信和给戚友的便札,下笔也是一字不苟的,甚至起草也端端正正,决没有只得自己识,他人认不清的弊病。
故事
南宋-朱熹-二一-《朱子语类》: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明-杨慎--《词品·一·仄韵绝句》:唐刘瑶(《暗别离》)诗“瑶草歇芳心耿耿”,皆有出处,一字不苟如此。
清-陈田--《明诗纪事乙签·李攀龙》:引《明诗选》明陈子龙曰:“五律杂出盛唐诸家,精工雄浑。一字不苟,前人所难。”
元-胡祗遹--《论治道》:古人立言定名,一字不苟。不谓之百事,而曰百揆;不谓之万事,而曰万几……因事明理,因理垂戒,揆度也。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代脉》:《伤寒论》中一字不苟,观是书片言只字之间,当求古人之用意处,轻重是非得其至理,而后始可言医矣。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六·作文迟速》: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现当代-郑逸梅--《清娱漫笔·褚礼堂作书一笔不苟》:即写家信和给戚友的便札,下笔也是一字不苟的,甚至起草也端端正正,决没有只得自己识,他人认不清的弊病。
造句
接龙
苟全性命 命舛数奇 奇技淫巧 巧伪不如拙诚 诚至金开 开锣喝道 道尽涂殚 殚谋戮力 力穷势孤 孤军独战 战战业业 业荒于嬉 嬉皮笑脸 脸红筋暴 暴衣露盖 盖棺定论 论功封赏 赏贤使能 能柔能刚 刚正不阿 阿其所好组词
近义词
yī zì bù gǒu
1、[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