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和气
拼音
yī tuán hé q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tuán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q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tuan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一团:一片,充满。
和气:和睦融洽的气氛。
词典解释
一团和气-中华成语大词典一团和气
【拼音】:yī tuán hé qì
解释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示例
王头领待人接物,~,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近义词
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反义词
凶神恶煞、凶相毕露
歇后语
大肚罗汉吹喇叭
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不讲原则
英文
maitain harmony all round
日文
和気あいあい
法文
faire bonne figure à tout le mondre
德文
mit jedermann ohne Unterschied auf gutem Fuβe stehen
成语故事
宋代洛阳理学家程颢倡导“主敬存诚”的观念,表面上宣扬孔孟之道,实际上兼采佛老之学,他死后,文彦博给他题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谢显通描写程颢的形象是:“明道终日坐着,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时却是一团和气。”
同:一團和氣
出处
引证
宋-朱熹-卷三引《上蔡语录》-《伊洛渊源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宋-马伯升--《水调歌头》: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
明-施耐庵-第一九回-《水浒传》:吴用道:“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现代-老舍-一-《四世同堂》: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
明-冯梦龙-卷三-《警世通言》:东坡是个风流才子,见人一团和气。平昔与徐伦相爱,时常写扇送他。
清-天花才子-一〇回-《快心编二集》:待下人一团和气,若再思要打要骂,他只是从中解劝,从来不侵人冷水。
明-李明性-七四-《故园》:秀秀对街坊邻里一团和气,不笑不开口,又热心助人。
元-无名氏-一折-《九世同居》:尊卑有序,俺一团和气霭门闾。
现代-老舍-六五-《四世同堂》:虽然他一走总算美中不足,可是大家必会在他走后一团和气的吃几杯酒。
现代-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现代-杨绛-二部一五章-《洗澡》:在合适的时候,向小组长指出他的职责就行,不要公开批判,有伤和气——当然他不主张一团和气。
宋-杨无咎--《选冠子·许倅生辰》:看纵横才美,雍容谈笑,一团和气。
明-郎瑛--《七修类稿·三二·诗文类·化绵衣疏》:既民胞物与之同然,岂推食解衣而不可?……分我一团和气,奈他千载岁寒。
宋-陈德武--《踏莎行》:海燕春归,江鸿秋迈,到头总是恩和爱。佳期约在白云间,一团和气春如海。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虽是两家合成一家,倒过得一团和气。
故事
宋-朱熹-卷三引《上蔡语录》-《伊洛渊源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宋-马伯升--《水调歌头》: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
明-施耐庵-第一九回-《水浒传》:吴用道:“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现代-老舍-一-《四世同堂》: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
明-冯梦龙-卷三-《警世通言》:东坡是个风流才子,见人一团和气。平昔与徐伦相爱,时常写扇送他。
清-天花才子-一〇回-《快心编二集》:待下人一团和气,若再思要打要骂,他只是从中解劝,从来不侵人冷水。
明-李明性-七四-《故园》:秀秀对街坊邻里一团和气,不笑不开口,又热心助人。
元-无名氏-一折-《九世同居》:尊卑有序,俺一团和气霭门闾。
现代-老舍-六五-《四世同堂》:虽然他一走总算美中不足,可是大家必会在他走后一团和气的吃几杯酒。
现代-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现代-杨绛-二部一五章-《洗澡》:在合适的时候,向小组长指出他的职责就行,不要公开批判,有伤和气——当然他不主张一团和气。
宋-杨无咎--《选冠子·许倅生辰》:看纵横才美,雍容谈笑,一团和气。
明-郎瑛--《七修类稿·三二·诗文类·化绵衣疏》:既民胞物与之同然,岂推食解衣而不可?……分我一团和气,奈他千载岁寒。
宋-陈德武--《踏莎行》:海燕春归,江鸿秋迈,到头总是恩和爱。佳期约在白云间,一团和气春如海。
近代-文康--《儿女英雄传》:虽是两家合成一家,倒过得一团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