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匡天下
拼音
yī kuāng tiān xià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kuāng的字 拼音为tiān的字 拼音为xià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kuang的字 拼音为tian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一:数词,表示一次、一个。
匡:匡正,糾正。
天下:中国或世界。
词典解释
一匡天下-中华成语大词典一匡天下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示例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
一匡天下㊣ㄧ ㄎㄨㄤ ㄊㄧㄢ ㄒㄧㄚˋyī kuāng tiān xià釋義原指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後引喻為統一天下。唐・陸贄・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8042一匡天下備註頻4書中國成語大辭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號FL00000036998
出处
引证
金-王若虚-卷二八-《滹南遗老集》:就使太真有克复神州、一匡天下之勋,亦浮云之过太虚耳,不足塞天性之伤。
明-周朝俊--《红梅记·虏围》:兵风刮,塞草黄沙,捣中原,一匡天下。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高帝纪下》:贤能悉心,士民致力,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
唐-陆贽--《平朱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司徒兼中书令(李)晟,英特杰立,光辅中兴,再定皇都,一匡天下,推恩之典,贻庆无穷。
西汉-刘向-五-《战国策·秦三》: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
故事
金-王若虚-卷二八-《滹南遗老集》:就使太真有克复神州、一匡天下之勋,亦浮云之过太虚耳,不足塞天性之伤。
明-周朝俊--《红梅记·虏围》:兵风刮,塞草黄沙,捣中原,一匡天下。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高帝纪下》:贤能悉心,士民致力,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
唐-陆贽--《平朱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司徒兼中书令(李)晟,英特杰立,光辅中兴,再定皇都,一匡天下,推恩之典,贻庆无穷。
西汉-刘向-五-《战国策·秦三》: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