骧
拼音:xiāng
释义:1.〈书〉右后足为白色的马。2.(头)仰起;高举。3.马抬着头快跑。
组词
骧首 骧腾 超骧 方骧 蹇骧 骄骧 龙骧 骞骧 凤翥龙骧 虎超龙骧 虎跃龙骧 云起龙骧 龙骧豹变 龙骧凤矫 龙骧虎跃 龙骧虎峙 龙骧虎跱拼音
xiāng笔顺
𠃍 ㇉ ㇀ 丶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𠄌 丿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基础解释
马快跑时抬头的样子。多 用于人名。详细解释
腾跃;昂首奔驰
骧,马之低卬也。从马、襄声。——《说文》
乃奋翅而腾骧。——张衡《西京赋》。注:“驰也。”
四骐龙骧。——左思《吴都赋》
载车奔兮马繁骧。——曹植《离友》
又如:骧腾(驰骋)
仰;上举
臣父骧眉扼腕,恨不从杨涟诸臣后。—— 清· 彭定求《周端孝先生传》
又如:骧首(抬头)
后右足白的马
后右足白骧。——《尔雅·释畜》
泛指马
《诗》云:“两服,上骧”。注云:“骧,马”。是也。——司马贞索隐《史记》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骧-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驤
骧-汉语大词典骧xiāng
ㄒ〡ㄤ
〔《广韵》息良切,平阳,心。〕
1.后右足白的马。
●《尔雅·释马》:“后右足白,骧。”
2.上仰;上举。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拟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
颜师古注:“骧,举也。”
●三国魏曹植《平原懿公主诔》:“在生十旬,察人识物。仪同圣表,声协音律。骧眉识往,俛首知来。”
3.奔驰,腾越。
●《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
薛综注:“骧,驰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袁宏发轸以高骧,故卓出而多偏。”
●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持节江皋,龙骧虎啸,忧国事,不顾残躯,双鬓苍白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g
1、[龙骧]lóng xiāng
1.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跨制 淮 梁。”颜师古 注:“襄,举也。”唐 杨巨源《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明 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清 徐文元《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 2.骏马。唐 杜牧《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遣龙驤将军 王濬、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明 徐渭《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名茂 龙驤。” 4.指画家 顾恺之。唐 温庭筠《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曾益 等注:“《画苑》:‘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明 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 6.指大船。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宋 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清 赵翼《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严复《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参阅《晋书·王濬传》。
2、[方骧]fāng xiāng
乍合乍离貌。
3、[骧腾]xiāng téng
驰骋。谓施展才能。
4、[高骧]gāo xiāng
腾越;腾飞。
5、[云骧]yún xiāng
如云之翻卷飞驰。形容迅速。
6、[蹇骧]jiǎn xiāng
飞举腾跃貌。
7、[超骧]chāo xiāng
腾跃而前貌。
8、[骄骧]jiāo xiāng
马首仰举貌。
9、[腾骧]téng xiāng
1.飞腾;奔腾。 2.引申为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3.形容高昂超卓。
10、[骧首]xiāng shǒu
1.抬头。 2.比喻意气轩昂。
11、[骞骧]qiān xiāng
升腾。谓地位高升。騫,通“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