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
拼音:è
释义:1.上腭。2.齿龈。
组词
齗齶拼音
è笔顺
丨 一 丨 一 丿 丶 丿 丶 一 丿 丶 丿 丶 ㇄ 丨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同音字
拼音为è的字 拼音为e的字基础解释
同“腭”。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齶-中華語文大辭典齶腭ㄜˋè脊椎動物口腔的上壁。前部分由骨和肌肉構成,稱硬顎;後部分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稱軟顎。也作「顎」。
齶-辞源3【齶】24画 2672·7 è ㄜˋ 五各切,入,鐸韻,疑。㊀口腔的上膛。前面爲硬齶,後面爲軟齶。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 滇遊日記:“東北開一穴,如仰口而張其上齶。”字亦作“腭”。㊁齒齦。見 玉篇。唐 韓愈 昌黎集四 和皇甫湜陸渾山火用其韻:“雷公擘山海水翻,齒牙嚼齧舌齶反。”齶,一本作“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è
1、[齶锋]è fēng
齿神名。厉荃《事物异名录·神鬼·牙齿神》引《黄庭内经》:“牙神,皓华,字 虚成;齿神,齶锋,字 罗干。”
2、[齗齶]yīn è
同“齦齶”。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頦頷齗齶。”《广群芳谱·茶谱一·茶一》:“《黄山志》:莲花菴 旁就石缝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齗齶,谓之 黄山 云雾茶。”
3、[龈齶]yín è
1.牙床和腭。泛指口腔。唐 卢肇《海潮赋》:“呀焉若天地之有齦齶。”清 唐孙华《捕鼠》诗:“我貍行长成,猛气生齦齶。” 2.凹凸不平貌。宋 韩驹《入鸣水洞循源至山上》诗:“我欲蹋惊湍,下穷齦齶石。”宋 叶适《送郑景元》诗:“岁月歷悠长;根株见齦齶。”清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由寺北行至 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齦齶之状。”
4、[颐齶]yí è
指腮颊与齗腭。
5、[嚼齶捶床]jiáo è chuí chuáng
形容极其愤恨。清 戴名世《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大鋮 尝以梨园子弟为间谍……窃听诸名士口语,顾诸名士酒酣,輒戟手詈 大鋮 为快。大鋮 闻之,嚼齶搥床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