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áo

释义:1.亦作“鰲”。2.传说中海中能负山的大鳖或大龟。3.指宫禁。参见“鼇宫”。4.特指翰林院。参见“鼇圖”。

组词

六鼇 鼇峯 鼇足 金鼇 鼇宫

拼音

áo

笔顺

𠃌 丿 丿 丿 𠃍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áo的字 拼音为ao的字

基础解释

同“鳌”。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鼇-中華語文大辭典

鼇鳌ㄠˊáo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鱉。[例]獨占~頭。

鼇-中華大字典

1、鼇釋文:鼇俗字。見《龍龕手鑑》。
2、鼇讀音:牛刀切,音敖,豪韻。〔俗作鰲〕。釋文:
❶海中大鼈也。見《說文新附》。
❷大龜也。《淮南覽冥》:於是女媧斷~足以立四極。
 〔注〕:~、大龜。天廢頓。以~足柱之也。〔一切經音義十九引字林。~、海中大龜也。力負蓬瀛壷三山在海中。按此爲誕說〕。
❸古之大獸也。見《論衡談天》。
3、鰲讀音:牛刀切,音敖,豪韻。釋文:
❶魚名。見《玉篇》。
❷江名。在福建連江縣。環抱縣治如帶。東流入海。卽連江也。見《廣輿記》。
❸鼇俗字。見《正字通》。
4、萖釋文:鼇俗字。見《龍龕手鑑》。
5、驲釋文:同鼇。見《字彙補》。
 〔按龍櫓手鑑。鼇書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áo

1、[金鼇]jīn áo

1.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汉 王逸 注。 2.比喻地位高贵者。明 方孔炤《苍天》诗:“万岁山 折苍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 3.比喻临水山丘。宋 陆游《平云亭》诗:“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鼇背上得同行。”元 张可久《湘妃怨·德清观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来 何水曹,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 4.山名。在 浙江省 临海市 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高宗 泛海泊此。后 文天祥 随少主航海,亦驻泊于此。清 黄宗羲《黄季真先生墓志铭》:“粤稽 建炎,狩于 金鰲。”

2、[云鼇]yún áo

指科考中高第者。宋 罗烨《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天马果然先骤跃,神龙不肯后蛟螭。海中空却云鼇窟,月里都无丹桂枝。”

3、[鼇头]áo tóu

1.唐 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唐 姚合《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蓬莱宫殿 压鼇头。”五代 李瀚《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 2.借指状元。宋 叶适《蔡尚书挽词》之一:“总角都鼇头,老生甘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金 赵秉文《上清宫》诗之二:“鼇头他日几人在,尊酒而今一笑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当日向西厢月底潜,今日向琼林宴上搊,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鰲头?”明 沉受先《三元记·讲学》:“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闈鰲头许谁先占?”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陛下亦知新状元 江 某,为老身螟蛉子乎?何絶无香火情,忍以鰲头佳士陷縲絏?”后用以比喻首位或第一。参见“鼇头独占”。

4、[鼇禁]áo jìn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别称。宋 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词》之四:“鼇禁叨承詔,金华侍执经。”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紫宸,凤池鼇禁听纶。”明 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公退久违鰲禁直,友声先和鸟鸣篇。”明 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职居鰲禁,名重鸞坡。”

5、[鼇洲]áo zhōu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 黄滔《秋色赋》:“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 鼇洲 而渺瀰。”唐 皎然《杂兴》诗之二:“鹤驾何冥冥,鼇洲 去浩浩。”

6、[鼇足]áo zú

1.传说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高诱 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晋 成公绥《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龟足形状的底脚。《新唐书·天文志一》:“﹝浑仪﹞表里三重,下据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

7、[架鼇]jià áo

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宋 曾巩《回人谢馆职启》:“较雕龙之丽藻,利架鼇之秘局。”

8、[鼇背]áo bèi

借指大海。

9、[连鼇]lián áo

1.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唐 李商隐《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明 杨基《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唐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宋 刘攽《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钓连鼇。”宋 王珪《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诗序:“叔志 连鼇 桂苑,展驥 巴陵,良为欣抃。” 2.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10、[鼇丘]áo qiū

海上仙山。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负鼇丘而峻壁,据黿壑而深沟。”

11、[鼇峯]áo fēng

1.指翰林院。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头。’”元 黄溍《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山语·灵洲山》:“西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次以 海印,次以 禺珠,皆在水中央,所谓鰲峯也。”

12、[六鼇]liù áo

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唐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明 夏完淳《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太平天囯 洪仁玕《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

13、[鼇柱]áo zhù

传说中指天柱。宋 吴莱《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鼇柱屹不顷。”王闿运《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龙渊始化,鼇柱忽移。”参见“鼇足”。

14、[鼇署]áo shǔ

指翰林学士院。宋 宋祁《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宋 陆游《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15、[鼇抃]áo biàn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虽代积峥嶸,而声稜悠久,沧溟鼇抃,日观可危。”宋 柳永《倾杯乐》词:“盈万井,山呼鼇抃。”宋 陆游《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鼇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

16、[鼇甲]áo jiǎ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壬辰会元》:“二 林 皆 福建 之 福州 人,二 吴 皆 直隶 之 苏州 人,同姓、同郡、同单名,前则同入鼇甲,后则同拜郎署。”

17、[鼇山]áo shān

1.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宋 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明 徐复祚《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2.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相传昔有僧 宣鉴、义存、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鼇山 悟道’。”

18、[鼇海]áo hǎi

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唐 黄滔《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19、[鼇鱼]áo yú

亦作“鰲鱼”。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

20、[鼇阙]áo quē

皇帝的宫殿。唐 黄滔《明皇回马驾经马嵬赋》:“杳鼇闕而难寻艷质,经 马嵬 而空念香魂。”

21、[灵鼇]líng áo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

22、[鼇钓]áo diào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唐 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明 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23、[断鼇立极]duàn áo lì jí

古代神话,谓 女娲氏 断鳌之足以立地之四极。鳌,巨龟。《列子·汤问》:“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 女媧氏 鍊五色石,以补其闕,断鼇之足,以立四极。”宋 秦观《代贺坤成节表》:“断鼇立极,追配於 媧皇;用楫济川,责成於 傅説。”元 傅若金《伤哉行》:“吾闻 女媧 断鼇立四极,胡不使之万古不动长崔嵬。”亦作“断鰲立极”。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之一:“士陇王头争贵贱,断鰲立极失高深。”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鼇的反义词 鼇的近义词 鼇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鼇能组什么词
  • 鼇能组什么词语
  • 鼇可以组什么词
  • 鼇可以组什么词语
  • 鼇字可以组什么词
  • 鼇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鼇字能组什么词
  • 鼇字能组什么词语
  • 鼇字开头的成语
  • 鼇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