鍬
拼音:qiāo
释义:1.亦作“鍫”。2.一种掘土器。用熟铁或钢打成片状,前一半略呈圆形而稍尖,后一半末端安有长木把。3.用锹掘土铲物。如:锹煤女工;锹河泥。4.一种掏挖东西的物品。5.窍门。6.缝纫法之一。向里卷布帛边沿后缝起,外面不露针脚。
拼音
qiāo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丿 一 丨 丿 丶 丶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iāo的字 拼音为qiao的字基础解释
见“锹”。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鍬-中華語文大辭典鍬锹ㄑ丨ㄠqiāo用來挖掘泥土的器具。木製長柄下端裝有鐵片或鋼片的鍬頭。[例]圓~|鐵~。
鍬-中華大字典1、鍬釋文:同鍫。見《集韻》。
2、晓釋文:古鍬字。《爾雅釋器》:~謂之疀。
〔注〕:古鍬字。
〔疏〕:方言云。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謂今鍬也。
3、喿讀音:先到切,音瘙,號韻。千遙切,燥平聲,蕭韻。釋文:
❶鳥羣鳴也。从品在木上。見《說文品部》。《段注》:此與雧同意。俗作噪。方言假~爲鍬臿字。
❷通譟。讙也。《周禮大司馬》:車徒皆~。
4、橾讀音:山芻切,音毹,春朱切,音樞,虞韻。蘇后切,音瞍,有韻。釋文:車轂中空也。从木。喿聲。讀若藪。見《說文》。《段注》:攷工記以轂圍之仂梢其藪。鄭司農曰。梢、讀如桑螵蛸之蛸。藪、讀如蜂藪之藪。謂轂空壺中也。
〔按記文蓋本作梢其~。大鄭乃易爲藪。故云讀爲。後人直用大鄭說改記文耳。程氏瑤田曰。先鄭言蜂藪。後鄭言壳輻所趨。則藪之名義。當起於輻鑿。先後鄭說直以轂空壷中與眾輻之孔相接。而未知幅孔不通壼中。壺中以受軸。~以受幅。劃然二事。鄭不若程氏之精塙也。許字作~从喿。喿、鳥羣鳴也。亦與眾趨之義合。其云車轂中空也。亦未該。又大鄭云。讀爲藪者。易~爲藪也。注經之法也。許云讀若藪者。擬其音也。字書之體也〕。
5、橾讀音:千遙切,音臀,蕭韻。釋文:鍫也。見《集韻》。
6、橾讀音:蘇曹切,音騷,豪韻。釋文:同槮。櫹~。長貌。見《洪武正韻》。
7、鍫讀音:千遙切,音幧,蕭韻。釋文:臿也。《方言》:臿、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臀。宋魏之閒謂鏵。或謂之鍏。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臿。趙魏之閒謂之喿。
〔注〕:字亦作~也。
8、鐰讀音:先到切,音喿,號韻。釋文:
❶金鐵大剛曰~。見《集韻》。
❷曝也。見《廣雅釋詁》。
9、鐰讀音:財勞切,音曹,豪韻。釋文:剛折謂之~。見《集韻》。
10、鐰讀音:七遙切,音懆,蕭韻。釋文:鍫或字。《集韻》:鍫。臿也。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