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
拼音:jǐ
释义:1.哺乳动物,是小型的鹿,雄的有长牙和短角。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种类较多,生活在我国的有黑麂、黄麂、小麂等。通称麂子。
组词
麂子 黄麂 麂皮 麂鹿 麂目 麂眼篱 麂目篱拼音
jǐ笔顺
丶 一 丿 𠃍 丨 丨 一 一 𠄌 丿 乚 丿 ㇈同音字
拼音为jǐ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麂-中華語文大辭典麂麂ㄐ丨ˇjǐ哺乳動物名。一種小型的鹿,毛棕色,外形似犬,較犬大,叫聲如犬吠。腿細而有力,善跳躍;膽怯、機警。雄獸有長牙、短角。通稱「麂子」。
麂-中華大字典1、麂讀音:舉履切,音几,紙韻。釋文:
❶隈或字。見《說文》。
❷~目。果名。《本草拾遺》:~目出嶺南。狀如~目。故名。
2、柩釋文:同麂。見《篇海》。
3、隈讀音:舉履切,音几,紙韻。釋文:
❶大麋也。狗足。見《說文》。《桂注》:麋。當作麇。釋獸。~、大麇。旄毛。狗足。
〔按字今惟或體麂行矣。本草綱目云。~居大山中。似麞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腳。腳矮而力勁。善跳越。其行草莽。但循一徑。皮極細膩、鞋韈珍之。符瑞志有銀~白色。今施州山中出一種紅~紅色〕。
❷麗~。水名。《山海經南山經》:䧿山、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