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
拼音:yán
释义:1.亦作“塩”。2.食盐的通称。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3.喻指雪。4.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等。5.姓。《鲁国先贤传》有北海相盐津。见《广韵·平鹽》。
拼音
yán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丨 ㇄ 丿 一 丨 一 丨 𠃍 丿 丶 丶 丶 丶 丶 一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见“盐”。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鹽-中華語文大辭典鹽盐1丨ㄢˊyán1.指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例]海~︱~田︱柴米油~。2.化學上指由金屬離子(或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可分為正鹽、酸式鹽、鹼式鹽、複鹽及錯鹽等。3.姓。鹽盐2丨ㄢˋyàn〈書〉用鹽醃製食物。[例]布牛肉焉,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之(《禮記‧內則》)。
鹽 -中国文化史辞典我田制鹽曆史悠久,種類也多。相傳黃帝之臣宿沙氏初煮海水為鹽。《周禮·天官·鹽人》鄭玄注稱:“苦鹽出於池,鹽為顆,未煉治,味鹹苦;散鹽即末鹽,出於海及井,並煮堿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即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雲生戎地,味甘美也。”我國沿海諸省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án
1、[顆鹽]kē yán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周礼·天官·盐人》“苦盐”唐 贾公彦 疏:“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孙诒让 正义:“盖以味言则曰苦盐,以形言则曰颗盐。”《宋史·食货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